•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干部风采

破圈而为,让新职业人才更吃香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云岭先锋网

  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的赋能下,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业态风起云涌,新模式激荡澎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特别是随着大量职业人才流入新业态领域,新业态正成为就业“蓄水池”,而能否突破现有评定标准,让新职业人才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点。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职业是产业发展不断垂直细分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新老交替成为历史必然,在线学习服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适应新时代经济需要的职业就此应运而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甚至有的已经完成“弯道超车”,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如何打破瓶颈、疏通堵点,更好地满足新职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面对的现实新课题。这不是“要不要”的判断,而是“快不快”的问题。

  打破人才评价体系,是老生常谈的焦点话题。虽然新职业花开多样,但新职业的成长也有不少“烦恼”,特别是“不稳定”“不靠谱”“不务正业”等来自社会的片面看法,让新职业人才变得并不吃香。除此之外,评价体系壁垒高,“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依然存在;人才直申渠道少、破格评定案例少,天花板明显;新职业分布散、人才培养跨度大等诸多问题,也成为新职业人才发展的桎梏,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市场新业态催生的新职业是人才市场需求发生变动的重要信号,回应新诉求,完善新人才培养,重构人才生态链,破圈势在必行。从企业、科研院所、园区到社区,需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壁垒,理顺“能教可学适用”的人才培养底层逻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打破人才吸纳制度壁垒的突破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才能让一切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的动力竞相迸发,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汇集磅礴力量。

  说到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基础,“用”是关键。育人、引人仅仅是吸纳人才的第一步,做好留人、用人“后半篇文章”,才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这就需要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待遇的方式,为新职业人才增长才干、施展才华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升服务新职业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只有顺应新环境,回应新需求,从人才工作上做到“破圈”,才能让新人才真正被发现、受肯定、能发挥。

  丁恒情 商睿(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0/9/7/336722.html
上一篇: 党员干部要牢记“差不多”等于“差很多”

下一篇: “蜗牛奖”不能浮于一发了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