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党建工作

云浮新兴簕竹:“数字化”模式开启党员管理“新征程”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组织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管理,增强党员党性意识,促进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来,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党委积极探索“数字化”党员管理模式,以积分制形式把党员履职、党性等情况用量化考核方式展现出来,让党员心中有“数”,干事有劲。

  科学设置积分项目

  党员考核由“粗”变“精”

  以党员积分管理制度为抓手,以分类为基础,以量化为依据,科学制定党员日常行为积分细则,着力解决党员管理不到位、党员表现评价难、服务群众效果量化难等问题。党员积分基准分为100分,由基本要求、加分项目、扣分项目等构成。其中基本要求包括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政治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必修课;加分项目主要是评价党员在服务群众、参加村级公益性事业、奉献社会等方面办实事、做好事情况;扣分项目主要是针对党员党性修养差、组织观念淡化及侵害群众利益、扰乱村庄秩序等情况。如非雷村党总支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共制定了19个加分项、14个扣分项,其中结合该村正在试点推开的垃圾分类工作,专门设立了党员践行垃圾分类加分项。村中30多名党员纷纷响应,每人积加了3到5分,起到了良好带动效果。

  细化划分积分对象

  党员管理由“泛”转“专”

  按照农村党员年龄层次、职务身份、流动性等情况,划分为村组干部党员、外出党员、花甲党员、其他党员4个类别。通过分类施策、分类定分值,真正把党员管起来、管到位。除了大家共有的党性修养、缴纳党费等“规定动作”执行统一的积分分值外,其他积分分值则与不同类别的党员执行相应积分项目所需付出的努力或贡献的力度挂钩。如“主动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这一加分项目,村组干部往往是组织者,更应自觉参加,所以其该项目加的分值就相对少;而外出党员因路途等诸多因素影响、花甲党员因体力等问题限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才能参加一次,所以其对应的积分分值就相对多。通过有针对性地确定积分分值,大大激发了农村党员参与村中事务的内生动力。

  创新设立积分平台

  作用发挥由“表”至“里”

  为使党员积分管理工作不受地域和时空的界限、人力物力的影响,簕竹镇党委创设党员积分管理平台,使党员申报个人积分、考核组成员审核、公示、申诉、反馈以及物品兑换等业务可以在网上“一键办理”。以“数字化”形式对积分管理过程全程纪实、实时掌控,切实提高了工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如外出党员根据自有积分情况在网上下单兑换物品,足不出户就能收到奖品,既破除了其考虑是否跑长途兑换小积分的“尴尬局面”,又能激发其履职服务“挣积分”的热情。此外,借助平台管理,定期自动生成综合情况分析报告,以“网上留痕,数据说话”实现动态化监督管理,助推积分作用发挥纵向延伸。如每月(季度)自动生成各类数据报表后,党员会收到平台自动发送的信息,详细反映日常行为积分的记录和统计,鞭策党员时时处处争优秀;同时对党员积分情况进行宏微观数据分析,了解党员在某项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程度,更好地推动下步工作开展。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结果运用由“软”向“硬”

  建立正负激励评价机制,强化对党员积分结果的应用,凭借党员积分不仅可到村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还可每季度动态评定1次星级党员,并作为党员评先树优、预备党员转正、正式党员竞选村组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各类型积分排名前10%名的党员优先考虑在年终党员民主评议中推荐为优秀等次。同时,对积分排名后10%名且低于90分的各类型党员加强党性教育和约谈督促;对违反党纪党规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党员实行“一票否决”,周期内作“零积分”处理,并移交相关部门予以党内处理,在党组织范围内通报。据悉,“党员积分制”试点推行以来,非雷村党总支部对带头参加村级事业、落实门前卫生“三包”、开展村集体环境卫生整治、参与疫情防控等36名党员给予了加分,对不按时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的6名党员进行了扣分,通过评价机制有效激发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dyjy/djdt/content/post_7845.html
上一篇: 让党员群众可以“掌上”找组织、“掌上”找服务 惠州基层党建搭...

下一篇: 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与社区合作共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联建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