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400万、拥有61万产业工人、工业产值占全区1/4的柳州,是全区企业复工复产主战场,柳州疫情防控做得怎么样,工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区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业经济运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柳州全市9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38家复工复产,复工率达57%;复产人数10万人,复产率达45%。在全面遏制疫情蔓延的同时,柳州擎起工业发展大旗,全力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誓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工业柳州战“疫”神速
2月17日上午,广西汽车集团五菱工业公司专用车厂成品线上,装配工黄朝与几位工友将10多辆即将交付防控疫情使用的救护车和体温检测专用车擦得锃亮。“必须让它们亮丽出征。”黄朝说。
2月13日部分复工,2月15日全面复工,2月17日累计向疫情防控一线交付860辆物流货运、医疗救护车——五菱工业公司专用车厂用超常规的“加速度”彰显了柳州制造的战斗姿态和素质。
5天联合供应商实现口罩联产、3天完成自产第一批民用防护口罩的下线、紧急调集120多名专家和技术精英,奋战76小时生产出全自动化“五菱牌”口罩机,因“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句暖心口号让无数网民感动的上汽通用五菱,预计本月内将达到日均200万只口罩的产能。
“上汽通用五菱勇解疫情防控燃眉之急,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对口罩的需求,充分体现了柳州工业精神、柳州企业精神,对这样有担当的企业,自治区给予全力支持。”2月18日,自治区领导到企业调研复工复产工作时为上汽通用五菱点赞。
“全面进入一级作战状态”
“我们装载机制造公司装配工厂从10日开始就全面进入一级作战状态,为抢夺产量全力以赴。”柳工装载机制造公司生产总监姚东旭表示,“生产很紧张,公司正把手上已经生产的成品整机订单准时发运,保障客户的需求。”
2月18日,在柳工构件工厂后车架加工区,电焊弧光耀眼闪烁,手工焊、机械手焊齐上阵;变速箱厂生产区域和总成装配线,气动扳手紧固箱盖螺丝发出的“哒哒”声,犹如柳工人向疫情发出的搏击声。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大行业线下展会纷纷取消或延期举行,柳工即将自己的销售端“转战”线上。2月11日,柳工首次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进行网络直播销售,吸引近万人收看。“危机与机遇共存,我们正抓住机会改革产品销售模式,顺势而为。”柳工挖掘机公司副总经理王曙光表示。
全球化战略成为柳工抵御疫情风险的坚实防线,目前柳工在印度、波兰等地建立的海外工厂运转正常,实现一季度海外营业额良好开局。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为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缺员工等问题,柳州市通过“春风行动”和农民工远程视频综合服务平台等,线上渠道帮助企业拓宽招工渠道。2月18日下午,柳州市主要领导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织牢织密“五张网”,扎实开展“三大行动”,把防控责任压得更实、把疫情排查做得更细、把严防输入做得更严、把医疗救治做得更好、把物资保障做得更到位、把三返工作做得更有序、把党组织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努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车间一线的抗疫先锋
“我们24小时待命,在义务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巡查的同时,只有需要,我们就出现在‘战疫’一线和生产现场。”2月17日,在广西汽车集团五菱工业公司专用车厂总装车间,车间经理谢刚戴着党员突击队的红袖章,在车间各个关键生产节点巡查。他告诉记者,工厂是15日全面复工,但他们党员突击队10日就到岗了,“在防控疫情、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冲在前面”。
“我是党员,我主动请战,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每一天都要提起十二分精神,工作要往最精细处做!”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来自柳钢疫情防控和生产一线的党员干部职工。柳钢炼铁厂在党员干部带领下,产量不断攀升,1月27日至31日,铁日产量连续突破3.6万吨,31日以3.68万吨打破该厂单日产量新纪录,实现了全年生产的开门红。
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在疫情当前成立防控保产领导小组,在酒精市场缺口严重的当下,调整酒精生产方案,一线党员加强技术攻关,提高酒精产能,由日产25吨提高到40吨,满负荷运转,向地方政府捐赠酒精40吨用于疫情防控消毒。
柳州市两新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白莹劳保、圣美康两家企业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加班加点,生产N95、外科医用口罩300多万只用于抗疫一线;志宏汽修厂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为各医院救护车维护检修。据不完全统计,为抗击疫情,柳州市各两新组织共捐款捐物600多万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