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围绕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结合各地实际,突出政治引领,多措并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昌吉州 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入脑入心,提高知信行合一能力。发挥“星光讲坛”、干部学习平台、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120余场次,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6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1.3万余人次,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围绕激励干部担当,深入挖掘宣传身边的典型,运用传统媒体、“两微一端”新媒体,对本地干部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耕耘人生》《甜蜜的事业》《守护生命之源》等专题片进行展播,切实把宣传的过程延伸为学习奋斗的过程,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霍城县 落实激励保障机制,开辟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岗位晋升“绿色通道”。经霍城县卫健委认定的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对符合晋升条件、单位没有空岗需要等待暂不能晋升等情况,可以直接享受晋升,激励干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经党组织推选表现突出的村(社区)聘用干部,在全县事业编制招聘考试岗位设置上予以倾斜,1名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年龄超出推荐考录限定要求的优秀村委会主任列为考录乡镇事业编制人选。
巩留县 坚持依岗练才,培育“专业型”干部。聚焦吃劲岗位,采取挂职锻炼、下派驻点、轮岗交流方式,选派年轻干部到复杂一线,历练基层治理本领,培养乡村振兴骨干队伍。聚焦行业属性,对业务技能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提任单位管理岗副职或负责人,建立班子成员带、中层骨干帮、组织部门跟踪的联动机制,压担子、教方法、提能力,锻炼培养“行业将才”。聚焦柔性引才,借助人才援疆平台,开展结对共建、难题破解等联帮联促,实行柔性引才+本土人才“青蓝结对”长效机制,点对点帮带、双向式交流,提升本土人才业务能力。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硕县 组织开展拟提拔任用干部与职级晋升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内容涉及党纪法规、宪法法律、党的理论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考试成绩将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存入干部档案和廉政档案,旨在强化党员干部纪法意识和理论修养。并通过组织新任领导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签订廉政承诺书等方式,全方位构筑起廉政思想防线。
鄯善县 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通过强化帮扶指导、大力开展培训、注重在扶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乡村扶贫队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证。坚持问题导向,以扶贫政策解读、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为主题,采取专题辅导、实地观摩等方式开展扶贫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两委”班子成员培训。选优配强10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两委”班子成员,增派第一书记3名,新增扶贫干部21名,进一步做好新拆分村的班子建设,特别是指导和帮助贫困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巴里坤县 制定《巴里坤县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注重从基层一线,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选拔使用干部,40余名在防疫一线、“访惠聚”驻村、“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被提拔重用,13名优秀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重点村所在乡镇、信访、扶贫等单位(部门)挂职锻炼,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助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年龄较大、身体患病等不适宜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及时调整。加强心理关怀、人文关怀,全面落实干部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激励关爱措施。
巴楚县 建立“一函告两清单”制度,将干部监督关口前移,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选人用人提供基础参考依据。落实函告提醒制度,针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工作提示函。建立领导干部“正面清单”。运用年度考核、审计、巡视巡察、重点工作督导等成果,对已掌握的领导干部日常表现长期关注、接续培养锻炼。建立党员干部“负面清单”。运用巡视巡察、信访举报、“12380”平台等多种监督方式,对苗头性问题主动提醒、信访举报问题逐一函询、轻微违纪问题及时诫勉,并把提醒、函询和诫勉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免、调整的重要依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