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玲这个丫头心细,我们说过的话她都记得,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困难,就像我们的女儿一样……”说起李美玲,乌什县乌什镇喀赞村老党员吾买尔江·阿不力米提这样评价。
李美玲是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苏教育学院、乌什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驻村工作队员,自2018年驻村以来,她是政策宣讲的“好声音”、是就业增收的“好助手”、是用爱施教的“好老师”,通过真情和实干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政策宣讲“共享记”
驻村伊始,李美玲发现村民对惠民政策知之甚少。考虑到村民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她凭借自身教育经验,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将各类政策结合身边故事,讲述村民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内容。
李美玲并不局限于集中宣讲的方式,她因材施教,精准宣讲。针对学生、青少年,主要讲城市的变化、国家的教育政策,引导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争做祖国优秀接班人;针对妇女群众,鼓励她们就近就地就业,通过勤劳的双手增收致富;针对贫困群众,她主要从国家的扶贫政策出发,教会他们如何通过政策实现脱贫增收。
资料图
了解到村民阿不力孜·居马克,因为缺资金、缺技术,不敢种植黑木耳。李美玲及时上门为其讲解扶贫项目政策和贫困户无息贷款政策。“现在党的政策好,贫困户可以由村委会担保,在银行无息贷款3—5万元,五年之内还清贷款;黑木耳种植是我们全县的产业扶贫项目,一支菌棒扶贫资金补贴2.2元,自己掏0.5元,投资不会很大,还有技术员定期来指导,政府还会统一收购销售……”通过李美玲的详细讲解,阿不力孜对黑木耳种植项目有了进一步了解,主动向村委申请种植,贷款5万元,种植2000支菌棒,现在每年增收5000余元。
没有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李美玲通过村民大会集中宣讲和入户走访精准宣讲,与村民积极互动,为全村300余名贫困村民宣讲扶贫政策20余场次,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大家欢迎。
助农增收“解忧记”
喀赞村是深度贫困村,位于城乡接合部,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李美玲坚持“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全”的工作原则,开展全面走访,建立贫困户信息台账,制定“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的脱贫巩固提升计划,引导村民务工就业增加收入。
村民再努然木·肉孜的丈夫因患慢性病丧失劳动能力,无儿无女的老两口仅靠5亩地维持生活。2018年9月,她找到李美玲诉说了就业意愿。得知香雪儿蛋糕扶贫车间招聘2—3名清洁工信息后,李美玲积极争取,将再努然木的情况告知车间负责人,并主动担任保证人,督促再努然木做好车间卫生清洁工作。现在,再努然木每月有了600余元的收入。
“我这么大年龄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多亏了美玲的帮助,太感谢她了。”再努然木感激地说。
为进一步解决大龄村民就业难题,李美玲动员亲朋好友发布村民求职信息,积极联系周边企业、家政中心。同时,帮办各类就业务工手续,不定期到就业地了解务工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做好与村扶贫车间的协调服务工作。
现在,6名大龄村民成功走上就业路,村民都把她当成贴心人,有什么事都愿意告诉她。驻村以来,李美玲先后帮助2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
国语达人“养成记”
作为一名教师,李美玲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驻村伊始,她主动请缨担任起农牧民夜校老师,帮助村民学国语、长知识,增加就业机会。
起初,村民总是迟到早退,为提高学习兴趣,李美玲多次邀请本村在阿克苏市、乌什县上班人员,讲解学习国语的重要性与好处,激发村民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动力。针对村民国语基础差、口语表达弱的问题,李美玲制定教学辅助计划,采取游戏互动、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量身定制授课内容,对不敢开口表达的学员,李美玲课后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多练多说,强化纠错练习,树立学员学习信心。
资料图
“教育如同建筑,全在于基础。而基础就要从娃娃抓起。”李美玲经常利用入户走访的时机,帮助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
“李老师,这个‘照’字怎样用部首查字法查……”每次一到阿米乃木·库尔班大婶家,二年级的卡迪尔叶·吐尔逊总会请教不懂的知识。为帮助卡迪尔叶,李美玲经常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送给她。经过一年的耐心辅导,卡迪尔叶的语文成绩从70分上升到90分,并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李美玲的帮助下,喀赞村100余名村民的国语水平明显提高,12人因语言优势找到工作,23个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强化。
满园花色万里香,不忘初心勇为先。驻村两年多,李美玲在这里洒下辛劳的汗水,留下奔忙的足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群众工作的融情篇章。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