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党建工作

“板凳党课”让党员“动”起来

2020-09-23 作者:佚名 来源: 共产党员网

荷塘边、树荫下、农家书屋、田间地头……

  志愿者、土专家、种养大户、身边好人、教师乡贤……

  他们是党员,来自群众,朴素真诚的话语让人感动、令人信服;他们各有所长,以小见大,以微见深,把“单一灌输”变成了“双向互动”,让上党课成了党员自己的事情,“润”进人民群众心里。

  “宣讲接地气,听完很解渴。”这是一位农民党员听完党课宣讲后的真实感受。一场场党课宣讲润物无声,一次次沟通心心相印。这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手段更加丰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大伙都爱听”

  8月处暑,在江西省德安县邹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外,集结后的党员干部身着志愿宣讲服,通过“群众需求点单、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小红帽宣讲员接单、百姓群众评单”机制,在接到群众需求下单后,指派党员志愿志愿者组成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红色之声”党课宣讲行动,和村民一起,人手一个木板凳,围坐在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过去,村民对‘两山理论’理解得并不深刻。单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分开而论,村民都能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联系在一起说,村民们就如同雾里看花,捉摸不透其中哲理。现如今,村里来了一群理论宣讲团。

  “翻到第十三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邹桥乡组织干事廖望讲到,“习近平总书记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简而言之,大伙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生产,粗暴掠夺资源,大自然终将惩罚人类。”

  谈及脱贫攻坚,场下村民中不乏见到许多贫困户的身影。在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中,石门村脱贫户汪纯水也自发加入宣讲,结合自己脱贫事迹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去年5月,我在新闻联播上看到总书记到江西于都考察脱贫攻坚,他十分关切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也深受感动。总书记深一脚浅一脚步入农户家拉家常,把每一位贫困群众装在心里,这说明什么?大家打开第158页,看第八点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话音刚落,讲台下响起一片细细的翻书声。

  一堂课下来,村民们不仅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也见识到了许多新鲜词汇,更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

  “我岁数大了,文化不高,下地干点体力活还行,看书挺费劲的,有老师讲课,听大白话、大土话全都明白了。”73岁的杨坊村村民杨传根笑着举例,“就拿我住的村庄来说,以前脏乱差,干啥都没心气。这几年村庄环境治理,村‘两委’班子苦干实干,新农村建设旧貌换新颜,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日子越过越甜,现实生活和342页大标题所说的一模一样。”

  近年来,德安县改变以往党课机械式、朗读式、被动式的宣讲,通过“大讲堂”“农家夜话”“庭院式”等形式,采取分众化、互动化方式,运用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语言讲好党课,就是要同党员群众一起“活”起来,让党课宣讲在互动中春风化雨。

  表达更接地气——“多点方言土语,多点百姓身边事”

  在车桥镇义门村的夏夜,银色的月光,洒满乡间的小道;塘中的倒影,在微风中静静飘摇;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灯光、板凳、清茶、笑声……饭后,大约晚上7点,在村民崔世发家的院子一场热闹的“农院夜话”会打破了小山村夜的宁静。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特别是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并说一说村里食用菌菇的种植情况,也想听听大家对今后村里经济发展的意见。”江西省高速集团驻村第一书记刘振宇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村民们一边认真听着解读,一边看着手头的读本。

  “我们义门村的食用菌基地,包括未来的苗木基地,凡是涉及土地租赁的,除了租赁费外,还将保证提供优先务工机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业。”结合村里的扶贫产业,刘振宇继续说道。

  等不及书记说完,村民刘洪发就开口了:“你这样一说,我心里就踏实了,我支持!”随后,在场的村民们也齐声附和。尽管天气炎热,有的村民背上都渗出了汗,但是大家的积极性却非常高。你一言,我一语,学的不亦乐乎。谈话间,大家反映了不少问题,刘振宇便耐心地听着,并且将重要事宜在手机备忘录里一一记录下来。

  2019年初,刘振宇考虑到村民白天都在外出忙碌,晚饭后又都有串门聊天的习惯,便和村支部商量,想着利用这个契机,入农家门、听农家言,同时也将党的声音传入寻常百姓家。思前想后,最终将之称为 “农院夜话”。

  令人欣喜的是,“农院夜话”一实行,便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来参加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一场“农院夜话”话出了发展的思路、谋出了发展的措施,让驻村干部真正“驻”进村民的心坎里,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开展‘农院夜话’微党课宣讲,宣讲的和听讲的同坐一条凳、同谈一席话,深受群众好评。”车桥镇扶贫干部刘琛说:“用心、用情宣讲,就是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不搞花架子!”

  充满泥土味的宣讲、矮板凳拼在一起、搭起通往理论知识的阶梯,这样的形式,不仅能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政策,还能提高老百姓在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架起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群众更愿参与——“不光要让百姓听,更要拉着百姓讲”

  在聂桥镇宝山村上潭自然村一棵大樟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故事会拉开了序幕。

  一位步子有些不稳,可精神依然矍铄的70多岁的老党员扶太国正讲述着自己入党30多年以来的“初心”和抗“疫”故事——一份初心,一肩责任。

  老人家主动向村支部报名志愿参加去村组路口守卡点,自发担任起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宣讲员,积极向村民宣讲防疫知识,鼓励支持外甥女主动请缨支援湖北战“疫”。

  “我们需要传承下去的不只是初心和勇气,还有责任与担当。”他在讲述中还特别强调。

  聂桥镇梓坊村的第一书记蔡龙龙讲述着自己的扶贫历程——一声吆喝,一股力量。

  受疫情影响,梓坊村老王的三黄线鸡销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受损,鸡卖不出去,收入就没有。想到疫情期间宅家刷手机的人比较多,于是蔡龙龙就打算另辟蹊径,先是在朋友圈打广告,而后开始直播销售专场。几天过去,客源真的扩大了,鸡也卖出去不少。除了直播帮助老王卖鸡之外,他还积极和县邮政沟通,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包挑选包配送一条龙服务,为困难农户“逆境”增收打出了一个“最佳助攻”。

  德安县中艺装饰总经理蔡阁是一位满怀热忱的新党员。2016年,事业刚有起色的他,毅然向芦溪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一个小“我”逐渐走向满怀感恩的大“我”,从独立的“我”到齐力同心的“我们”——一碗姜汤,一份热忱。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蔡阁变身“红马甲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工作人员送姜汤。从清早采购生姜、红糖到烧水熬糖再到装进保温桶,分批分路线送到驻点守卡的工作人员手中,一忙就是一整天。

  有人问他,这紧要关头,大家都不出门,你这样日复一日的执着究竟为什么?答案可能就在他此次分享时一句话中,“让那些在‘风口’中值班的人,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姜汤,我心里也是暖暖的”。


原文链接:http://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3555204
上一篇: 党员教育要谨防“消化综合症”

下一篇: 让党员在党课中“感遇”更好的自己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