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9月18日,从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传出的一声巨响,揭开了一段屈辱的历史。此后的14年间,超过3500万手足同胞伤亡,曾经美丽的国土被疯狂践踏……89年过去了,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屈辱的一切我们从未忘记,更不敢忘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对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就是要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团结奋进,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担当精神砥砺前行,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让人民更加安居乐业。
要厚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爱国奉献精神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质,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战争仿佛很远,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失去爱国奉献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时刻牢记历史教训,获取经验,继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牺牲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力量。要厚植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发扬爱国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要涵养“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担当精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正确认识历史,一个民族才能是一个前进的民族。不忘初心,方能不辱使命,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前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历史的屈辱,走得再远,走得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立身强国之列。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复杂的矛盾和考验,党员干部当具备“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担当精神,紧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钥匙,把担当精神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各项重点工作的实际行动,抢抓历史机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勿忘国耻,在历史的痛感中痛定思痛,砥砺前行。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创造无愧于历史的新荣光,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李德健(镇雄县委组织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