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热点透视

解放初期新疆开展的肃清敌特和镇压反革命斗争

2020-09-24 作者:佚名 来源: 昆仑网

  1950年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4次政务会议批准《新疆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目前施政方针》正式实施。《施政方针》共十条,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确保本省和平,巩固社会治安,解散一切特务机关与特务组织,肃清特务土匪及英美帝国主义暗藏的破坏分子,严防并镇压反动分子的阴谋和破坏活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编:《新疆工作文献选编》(一九四九—二〇一〇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45页。)这表明,在解放初期开展肃清敌特分子,镇压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斗争,是保障和平解放成果、维护社会安定的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

  一、进行肃特斗争

  新疆和平解放伊始,敌情和社会情况都非常复杂。解放前夕内地许多地方的敌特分子逃来新疆藏匿,妄图在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隐藏身份,躲避人民的惩罚;也由于新疆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国家接壤,潜入潜出比较便利,外逃境外通道较多,稍有风吹草动即可逃亡境外。新疆当地的国民党特务组织也是体系复杂,人员庞杂,隐匿于党政军警宪以及学校、文化、新闻、经济单位等各方面,而且长期经营,触角广布,活动猖狂,主要来源有军统系统的军统新疆站、西北行辕驻迪化情报处、保密局军队谍参联络组、交通部第六区公路局警卫稽查组、保密局迪化潜伏站、警备总司令部二处;中统系统的省党部通讯组;宪兵系统的宪兵特高组;警备总司令部保密防谍指导总组等。仅此后查实,就有军统特务分子1063 名,中统特务分子 199 名,特高组直属第五小组成员 12 名,迪化社会防谍组下属 5 个保密防谍小组成员 44 名。另外还有分布于社会各方面、以各种名目为掩护的特务外围组织,成员数量相当惊人。(《新疆通志》第20卷《公安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74-284页。)这些特务组织的高级头目在逃跑前即部署了后手,潜伏安插了大批特务。(李光清:《外国间谍在新疆的末日》;《新疆纪事》,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106页。)此外,英美日帝国主义势力、境外敌对势力长期觊觎新疆,或网罗、培植、发展自己的特务力量,或支持、勾结、利用其他反动势力,在新疆大肆进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边防、宗教、人文、地理、资源等各方面的情报收集或直接从事破坏活动。所以,一段时间,在新疆一些地方,特别是迪化(今乌鲁木齐)、哈密、喀什等地谍影憧憧,特务分子十分活跃,不仅对新疆稳定直接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威胁,也对国家安全构成长期的严重的隐患。

  新疆和平解放时,特务分子除少数外逃外,大多数留在了本地。人民解放军全面接管或接收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党政军警等机构以及官营单位,中国共产党对起义人员完全包下来,不使一个人失去生计,本着“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房子挤着住”的精神,采用留用改造、为新社会服务的政策措施。各级政权机关、官营单位中的特务分子、贪腐分子尚未清除。在乌斯满匪帮兴风作浪发动武装叛乱时,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反动分子也积极活动,发展反动党团组织,进行反动宣传,制造谣言,煽动罢工,甚至投毒纵火,破坏生产,为害社会。帝国主义间谍利用侨民身分继续进行间谍活动,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仇视,破坏民族和睦,破坏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些封建会道门组织,迷惑鼓动受蒙蔽的群众反对人民政权。一些封建地主、反动恶霸,违抗人民政府法令,继续欺压群众,抗拒社会改革,甚至杀害乡村干部和民主改革的积极分子。

  新诞生的人民政权如果不迅速采取坚决、果断、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手段,稳准狠地打击敌特和反动分子,就不可能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便不能树立起人民群众对人民政权、对新社会的信心。

  中共中央西北局根据新疆特务组织状况和新疆民族复杂、宗教影响深、封建迷信浓厚以及新疆和平解放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估,专就新疆省肃特工作作出指示。依据西北局指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的精神,新疆省公安厅决定,除少数罪大恶极者外,一般特务分子不予逮捕;采取政治瓦解为主,镇压为辅的宽大政策,将国民党军统新疆站和军统二处作为主要打击对象。

  1949年底,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发出《关于肃特工作指示》,部署迪化等城市开展肃特工作。肃特斗争的第一步是全面调查登记特务情况,摸清底数,通过限期登记,形成震慑。12月20日,新疆省人民政府发布《迪化市国民党特务人员申请悔过登记实施办法》的通告,规定:凡国民党及其伪中央政府所属一切特务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携带户口身份证件及本人照片到省公安厅悔过登记;原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系统人员到新疆军区政治部登记。1950 年 1 月1日,再次发布通告,并将登记时间适当予以宽延。1月4日,《新疆日报》发表了省人民政府主席包尔汉答记者问,强调指出:“不管特务现任何职,均须登记,拒绝登记者一定要严厉惩处。”(《新疆通志》第20卷《公安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73页。)1月8日,省公安厅又发布督促登记的通告。1 月 12 日至 15 日,迪化市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市委书记饶正锡在会上作题为《迪化市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提出建设迪化的五项中心任务,其中把“肃清匪特,建立与巩固革命秩序”列为第一项重点任务。(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乌鲁木齐市历史大事记》(1949年10月~1992年12月),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页。)3月,省人民政府又发出《提高警惕,肃清匪特,巩固社会治安通令》。一系列的重大举措相继出台,在全社会营造并形成了广泛发动群众,严厉震慑敌特分子的强大舆论氛围,打响了围歼、肃清敌特分子的人民战争。

  开展登记工作的一个多月时间,迪化市共登记特务人员 372 人,分别属于如下特务组织:军统警备总司令部二处 128人,军统新疆站 63人,警察系统的警务组 80人,国民党省党部通讯组 30人,由西安、兰州逃来迪化的特务48人,保密局谍参联络组、特高组及本地土著特务23人。在登记中又新发现特务线索名单282名(南疆120名,北疆162名),查清了随军统新疆站站长逃往印度的特务人员 100 余人。坦白交代了在甘肃省天水、张掖、民勤三处潜伏的电台各 1部。收缴起获特务电台 24部,通讯器材 600余件,长短枪 39 支,子弹 1109 发。查获反动组织 2 个。在盛世才时期屠杀大批革命志士的刽子手张光前等 6 人逮捕归案。(《新疆通志》第20卷《公安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73页。)

  起义部队和各级人民政府机关内部开展了“反特务、反贪污、反官僚主义”的斗争,重点是反特务,进行登记、自首、检举、揭发,清除隐藏在机关单位内的特务分子,引导、动员特务分子放下包袱,主动地向公安部门自首登记,以实际行动与过去彻底决裂。机关单位的“三反”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平叛剿匪,消灭武装匪特的战斗,卓有成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

  机关单位清理出来的特务分子,依据《施政方针》的规定,采取了区别对待、争取大多数、打击极少数的政策措施,按照“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方针,对罪大恶极者一经查实,依照人民群众的意志,通过法律程序进行惩处;对受过特务训练的职业特务及多年为特务工作过的人员先行免职,集中进行培训、审查、思想教育改造并参加生产劳动,经过考验合格后分别录用、安排工作;对罪恶不大,具备留用条件,并可留用者,经过自首登记,彻底向人民坦白,经大多数群众同意后即予以留用。

  肃特工作年初从迪化展开,到 7 月中旬,全疆各县区均普遍开展。在迪化、哈密、喀什等城市,依靠群众破获一批特务组织,宣传政策法令,一批特务分子主动坦白登记。1950 年上半年,摧毁国民党特务站 2 个、潜伏组 20 个、4 个组织系统,登记特务分子1690 人,逮捕特务分子 300 余名,收缴电台 80 余部,长短枪 500 余支,机枪 4 挺,炸药 7 箱,并破获阴谋实施暴动、劫狱投奔乌斯满匪帮案件 4 起。(《新疆通志》第15卷《政务志•政府》,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612页。)全年总计摧毁 6 个特务机构,1 个潜伏站,37 个组,登记特务1690 余人,管训特务及匪首 887 人,破获反革命特务案件66起,基本摧毁了特务组织,潜伏和逃亡特务基本肃清,有效打击了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此后,新疆再未从社会面上对国民党反动组织及特务分子进行公开的调查登记。

  侦办外国间谍特务案件也取得进展,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何仁志间谍案。英国驻迪化领事馆领事何仁志(乔治·霍克斯·禾姆斯)多年以外交人员身份为掩护从事间谍活动,新疆解放后,以行医为名,仍搜集情报,造谣惑众,继续进行情报搜集和其他谍特破坏活动。时任迪化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光清受命组织公安干警侦破此案。经过5个多月的侦察取证,掌握了该案确凿、充分的犯罪证据和犯罪事实,一举破获何仁志间谍案。公安机关在英国领事馆查获了武器、无线电台、大批能装配电台的元器件及器材、手摇式发电机、天线、密电码,涉及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和地形图等各种情报资料数百件。(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乌鲁木齐市历史大事记》(1949年10月~1992年12月),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页。)在铁证面前,何仁志承认了自己的间谍身份。经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批示,同时逮捕在英国领事馆内从事叛国活动的 2 名中国籍情报员;1950年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将何仁志驱逐出境,英国驻迪化领事馆依法关闭。(李光清:《外国间谍在新疆的末日》;《新疆纪事》,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120页。)

  开展肃清敌特分子的斗争,初步净化了各级人民政权机关以及各公营部门单位,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安全的隐患,显著地提高了政权机关的公信力和施政执行力,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同时也有助于净化社会面,使旧社会特务分子、封建会道门恶霸分子横行乡里、作恶社会,糟蹋祸害老百姓的噩梦般的记忆永远成为了历史,人民群众真正地扬眉吐气了。更有意义的是,肃清敌特的斗争是一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人民战争,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动员人民起来保卫新社会,保卫和平解放的胜利果实,必将陷敌特反动分子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遭遇并难逃灭顶之灾,这就是历史的逻辑给我们的启示。在斗争实践中,还由于采取了正确的肃特方针政策,有效地教育、争取了大多数,孤立、打击了极少数,充分显示了我们党政策和策略的威力,对于一切愿意痛改前非的人,给予自新之路,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对感化、争取人心,实现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二、开展镇反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不甘心失败,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新疆和平解放初期,社会秩序很不安定。国民党的军政骨干特务和一些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的军政人员趁和平解放之机,基本上都留了下来,并有较充裕的时间,策动破坏活动。英美帝国主义曾长期染指新疆,从事破坏活动。在新疆和平起义之时,英、美两国驻迪化领事馆肆无忌惮地参与策划破坏和平起义及策动武装叛乱,妄图阻挡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起义部队中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反动军官、兵痞,不断煽动和组织叛乱,抢劫财物,袭击和杀害人民解放军官兵和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一些坚决与人民为敌的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目等反革命分子,大肆造谣、煽动、散发反革命传单,竭力挑拨民族团结,阴谋推翻人民政府,组织流氓打手,横行霸道,敲诈勒索,用暴力欺压人民群众,反革命破坏活动十分猖獗。特别是 1950年下半年以来,漏网的特务、反革命分子趁朝鲜战争爆发之际,反革命破坏活动更加猖狂,暗杀、投毒、造谣惑众等反革命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开展减租反霸,一些恶霸地主和封建头人对农民进行阶级报复,手段残忍。有的封建帮会头子利用封建迷信残害群众,反对人民政权。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镇压各类有现行破坏活动的反革命分子和各类犯罪分子,以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950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活动的右倾偏向的指示》,要求全国各地“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民党反革命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首要分子”,“必须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他分子”。(《新疆通志》第20卷《公安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304页。)1951年2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惩治反革命条例》,对各类反革命分子的惩处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1951年3 月 24 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发出镇反指示,决定在新疆有步骤地开展镇反运动,按照中央的统一规定,结合新疆的实际,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确定步骤范围,镇压反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为: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五个方面的阶级敌人;在方法步骤上,先从迪化市开始,“由点到线”,逐步扩大到农业地区的各个县城;斗争推进、覆盖的范围,先北疆后南疆,最后伊犁地区。全省的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则在 1951 年春季进行的减租反霸运动中,结合着开展镇反斗争;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广大牧业地区,除对现行反革命分子及时予以打击外,不开展镇反运动。4月,新疆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一致通过《继续镇压反革命的决议》,强调依据中央人民政府《惩治反革命条例》,严厉镇压一切反革命分子,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捍卫祖国边疆安全,保卫人民利益,顺利发展生产建设。4月 5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一贯道及其同类封建会道门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

  新疆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斗争,首先从迪化市展开。中共迪化市委、省人民政府党组及省级单位直属党委根据新疆分局指示,迅速部署落实,结合具体情况、掌握的确凿证据材料,慎重进行研究分析,反复审查讨论,周密制定实施方案,最终确定逮捕对象、行动步骤、措施方法,确保镇反斗争取得预期成效。4 月上旬,连续组织 3 次集中抓捕行动。4月 3 日,在迪化市委的直接领导下,以迪化市公安局为主力,省公安厅协作,实施第一批次抓捕行动,主要针对社会面的特务反革命分子进行秘密逮捕,防止敌人脱逃。4月5日,实施第二批次抓捕行动,主要针对省级各单位清理工作中发现或暴露的特务反革命分子采取公开逮捕方式,以达到震慑敌人、教育群众的效果。4 月 13 日,实施第三批次抓捕行动,逮捕起义部队中抗拒改造,有现行反革命活动的反动军官,行动仍以迪化市公安局为主,由新疆军区保卫部、省公安厅协作,逮捕后交新疆军区军事法院审理。3 次集中行动共逮捕 394 人,其中包括老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麦斯武德。(《新疆通志》第20卷《公安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305页。)

  迪化及北疆各地过去土匪猖獗,又是国民党反动分子及反动会道门分布、活动密集的地区,因此镇反斗争在工作步骤上采取了以迪化为中心,先城市后农村,先北疆后南疆,再伊犁、塔城两区。牧区重点围剿土匪,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不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所造成的民族隔阂尚未根本消除,镇反斗争在实施策略上采取先镇压汉族中的反革命分子,然后再镇压本地民族中的反革命分子。新疆分局特别要求各地在处理少数民族中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时,要通过少数民族干部和各族各界代表人物,召开阿訇及各民主团体会议,明确反革命分子是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敌人,以巩固民族团结,巩固统一战线。为了防止、打击反革命分子造谣干扰破坏,新疆分局下发《关于扩大镇反宣传的指示》,强调结合抗美援朝运动,广泛开展镇反宣传,把镇反工作变成群众性的运动,发动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镇压反革命的斗争。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全党动员,群众动员,大张旗鼓地进行镇反斗争宣传,深入地发动群众开展对反革命罪行的控诉、检举、揭发,使镇压反革命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在省市机关单位,通过学习《惩治反革命条例》及有关镇反文件,配合镇反专题报告,联系实际,组织积极分子,争取团结大多数留用人员,发动群众有目标、有对象地通过民主检举、揭发、群众路线与公安工作相结合,形成震慑。

  镇反运动贯彻执行慎重稳进的方针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集中力量稳准狠地打击罪大恶极、群众痛恨的反革命首恶分子,平息民愤,分化瓦解敌人,争取大多数。坚持贯彻执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遵守法制,发挥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清理反革命案件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开展反革命罪证展览,控诉、检举、宣判、公审等,使人民群众受到教育,拥护支持镇压反革命斗争成为各族人民自觉的行动。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步骤,有效地堵塞了敌人挑拨和破坏民族团结的空隙,广泛地教育和发动了群众,彻底地动摇和分化瓦解了反动营垒,保证运动正确健康发展。

  新疆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代表们强烈表达坚决镇压反革命的要求,“急切的要求省人民政府答复”。代表们的呼声反映了各族人民的迫切心愿。各族人民支持和参加,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重大胜利。重点打击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摧毁一批反革命组织,取缔一些反动会道门,惩办一批反革命首恶分子。1951 年 4 月至 1952 年年底,全疆受到法律制裁的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等各类反革命分子 1.67 万人,其中逮捕 1.5 万人,执行死刑 1201 人。(《新疆通志》第20卷《公安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306页。)1951 年 4 月,迪化举行各族各界人士8万余人参加的公审大会,审判叛乱匪首乌斯满及解放前杀害中共中央委员陈潭秋、中共党员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等革命烈士的凶手李英奇、富宝廉、张光前、刘汉升等。各族受害群众代表控诉乌斯满、李英奇等的罪行。枪决一批罪大恶极的罪犯。其他地区也先后判决一批反革命分子。镇压反革命运动,达到打击敌人,教育群众,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的目的,为新疆恢复和发展经济,推动社会改革,支持抗美援朝斗争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基础。

  三、纯洁机关组织

  解放初期新疆干部严重缺乏,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一方面旧政权人员要包下来,给出路,给饭吃,改造成对人民有用的新人;另一方面,也需要这些人坚持工作岗位,维持政权机器的运转和社会生活的秩序,等待并接受共产党的接管和改造。起义留用人员大部分能够履行职责,但也有害群之马,故此一段时间各级机关、各个单位的确存在良莠不齐现象。新旧社会制度交替,革故鼎新,各项事业亟待启动、展开,需要充实干部队伍,大量吸收新鲜血液参加各项工作。而限于当时条件,对新录用人员的政治历史情况,内查外调工作一时也不可能做到很严密周全,吸收干部审查环节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致使有少数特务、恶霸以及泛突厥主义分子混入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单位内部,发生一些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在开展社会面的镇压反革命斗争中,同时在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单位内部,进行了清理“中层、内层”的工作。

  1951 年 7 月,新疆分局发出《关于清理“中层、内层”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结合镇反做好干部的清理工作,纯洁机关组织。当时全省地方工作干部总数已达到3.32万人,其中由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抽调到地方工作和由老解放区调派来的干部1250人,占4%;三区干部 4020 人,占 12%;起义留用干部 10037 人,占30%;解放后新吸收干部 17875 人,占 54%。(《中国共产党新疆历史大事记》(1949.10—1966.5)上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8页。)作为地处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新解放区,新疆同广大老解放区对比,呈现出新疆地方工作在基础条件、文化渊源、历史因素、地域分布上的差异性、复杂性、特殊性,整体上干部来源及成分构成相对比较特殊和复杂,干部队伍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及时开展内部清理整顿工作,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按照新疆分局的统一部署,确定清理“中层、内层”的工作顺序,先由省级机关各单位开始,次及各地;先机关单位,次及学校、厂矿、企业等单位;在方式和步骤上,采取以整风学习的形式,加强组织领导,循序渐进地开展干部队伍的清理工作,不得影响各个单位的正常工作;在政策和方法上,要求清理工作中,严格掌握和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不逼不追,重证据、重调查研究、重现实表现,通过整风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自觉自愿地向组织交待清楚问题的原则,对于暴露出的问题,采取谨慎严肃处置的态度,实行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现行问题从严、历史问题从宽,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顽固对抗从严、主动交代从宽,骨干分子从严、一般人员从宽。清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历史问题上,涉及到参加国民党反动党团、特务组织、土匪、恶霸、反动会道门等方面;也发现一些现行破坏活动的问题和线索。

  经过清理工作,基本弄清了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内部的政治情况,查清并慎重处理了一些突出问题,初步达到了纯洁组织、纯洁干部队伍的目的;也为有针对性地搞好各个单位的人员录用、政治审查、内查外调、档案管理、组织工作、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积累了经验,推动了内部制度建设的常态化发展。开展清理工作,全省各级机构、各个单位的广大工作人员也经受了一次现实斗争的锻炼和洗礼。各民族干部受到一次严肃的思想、政治、组织、纪律教育,进一步激发出广大干部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各民族人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了思想作风的整顿和改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了各机关单位的高效运转,而学校、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面貌也焕然一新,从而为全面贯彻落实新疆分局、省人民政府治疆、施政的决策部署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作者为原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


原文链接:http://www.xjkunlun.cn/dswx/jjds/78898.htm
上一篇: 这庄严承诺 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合唱

下一篇: 新疆和平解放的不朽丰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