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 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要进行教育。换言之,也就是对各类人都要平等看待,都应施以教育,都应该得到发展。古人尚且有这样的思想,那我们今天的学校和教育者是否更应该做到呢?
毋庸讳言,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很难。我们教育者往往会从自身的情感好恶出发,喜欢的学生就施以关心,不喜欢的就放任,或者无理管教;喜欢听话的学生,不喜欢有个性有想法的学生,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放弃成绩差的学生,所以往往在施行教育时有所偏颇,区别对待。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个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因材施教,做到人人都去关心,个个都去教化,从而实现人人都有进步,这样才能让整个集体有进步,整体素质才得以提高。反之就可能会把本来可以引导和教育成才的人推向社会对立的人,和主流思想对立的人。
为什么“有教无类”的思想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落实呢?我认为,首先是我们部分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还没有达到这种至高的要求。其次是考核评价机制的导向,必然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功利化思想,为了分数无视教育过程,急功近利求得结果的速成。以上两种因素的叠加,“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现实教学中就会显得有点苍白,偏离了教育本真。一是教育的本质受到破坏,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被忽略。在功利化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核心就是以提升分数为目的,学生就是为考试而读书,分数成了评价教育优劣的标杆,偏离了教育最为重要的育人过程。二是破坏了教育的规律。在以分数为主导的教育行为下,忽视了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教师的重点会向分数优势学生倾斜而忽略一些学习能力较弱势或顽皮的学生,有教无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出现有的学校教师为了让班级的平均分有提升,一部分所谓的差生被“智残”,为的就是不算学生考试成绩,原本聪慧的学生就因为成绩差而被贴上残障的标签,最终被抛弃。三是破坏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情操,忽视了教育最基本的育人功能,成了提分的手段,教师成了谋取高分的帮手,低分的学生或顽皮学生被一笑而过。学校在人们的心目中慢慢失去信任,尤其是一些升学率低的学校,更是被家长,被社会诟病。
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有教无类”,做到以人为本,正视个体差异,把“有教无类”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师的根本任务,让教育者始终不忘教师入职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让“有教无类”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己的行动自觉。
二是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让教育去除功利化的影响,把唯分数论转化为对教师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科学评价,真正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彰显人人都能成才的大教育观,让人人都能得到
三是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保障各类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发展。对成绩差的、行为习惯不好或者残障学生,要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制度,这一点我们看到了希望,绥江县教育部门建立121挂钩帮扶制度、第一家长制度、培优转差制度、送教上门制度、开办普职融合班等,把在应试教育下被边缘化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引领他们成长成才。
黄安焰(绥江县教育体育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