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乡镇政务

党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党课之十一

2020-11-12 作者:佚名 来源: 七一网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目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成就举世瞩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为此,我们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巩固脱贫成果。

  一、建立健全返贫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

  ●明确“返贫”概念。根据贫困再生的路径,可以划分为若干类型:第一类叫“依赖性”返贫,指的是因为失去物质供给、技术支持而重返贫困状态的群体;第二类叫“失敏性”返贫,指的是扶贫对象失去对扶贫政策的响应能力,一般是由于政策功利而缺乏创新性所致;第三类叫“变换性”返贫,指的是原生于农村的扶贫对象,在政府扶持和市场推动下,未能成功实现身份转换或在身份转换过程中出现自我认知失败所造成的返贫现象。除了这三类,还有因为过分期望偶然事件而衍生的“狩猎式”返贫等等。

  ●有针对性地建立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为了及时了解刚刚脱贫的地区、家庭能否站得住、走得稳,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跟踪制度、实施精准的系列帮扶措施,以便随时发现返贫的苗头,对脱贫者生活经营状况给予后续扶持,确保稳定发展。

  ●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落实,需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和措施:一是要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二是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三是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四是要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

  二、加大就业扶贫力度

  ●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贫困地区要摸清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并主动提供给支援地,积极承接支援地提供的援助服务。支援地要广泛收集岗位信息,努力促进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积极稳岗拓岗,让贫困群众有机会就业。稳岗拓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发放就业补贴,促进各类企业、重点工程、扶贫车间正常有序运转,保住原有岗位;以工代赈、创业扶持等创造出更多岗位;加大就业扶贫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号召各用人单位优先招录贫困劳动力,充分保证贫困群众的就业机会。

  ●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积极支持贫困地区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企业在乡镇(村)创建扶贫车间、加工点,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从事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地能人就地创业、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支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创业项目,切实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优先提供创业服务。

  三、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首先需要地方政府的前期引导,找到符合本区域特点、彰显先天优势的产业定位,出台配套政策,产生聚集效益。同时,尊重群众意愿、调动贫困人口的生产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生产。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一是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二是要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支持贫困地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三是要促进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四是要实行严格的监督考核。

  四、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

  ●根据安置方式不同、安置地区类型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各地面临不同问题,搬迁移民也来自不同地区,产业扶贫要想发挥作用,需要采取不同措施。只有把本地优势和群众意愿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让发展有声有色,让群众致富奔小康。

  ●培育壮大县域经济,鼓励吸引各类企业到安置区投资兴业。要重点注意两个问题:其一,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其二,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龙头企业。

  ●着力推进安置区与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城镇社会。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于用地方面的政策支持,要是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及配套教育、医疗、养老、产业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体规划;二是关于医疗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对集中安置比例高、搬迁任务重的乡镇予以倾斜;三是关于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支持,城镇安置区以就业安置为主,推动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推动扶贫车间投产达效,开发安置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预留安置区场地扶持创业。

  ●确保各项扶持政策有效接续,切实保障搬迁群众合理权益。一是要落实关于“一户一宅、占新腾旧”的政策执行;二是要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三是要支持搬迁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产业。

  (原载《党课参考》2020年第20期)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565962.aspx
上一篇: 党课|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

下一篇: 鄠邑区:把好“育管用”关键环节让选调生干事有本领、人人在状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