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汉中市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荣获全国、全省、全市脱贫攻坚表彰的汉中市宁强县巴山镇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王永定在会上作了典型事迹报告。今年10月,王永定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脱贫典型代表,为全省唯一入选典型。王永定受邀于10月14日赴北京参加国家人社部、扶贫办主办的“就业扶贫论坛”,作为全国二个代表之一进行交流发言。
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永定,听听他的故事。我叫王永定,是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人。因早年创业失败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加之母亲常年疾病缠身、两个孩子在校读书,家庭开支巨大,与妻子年年辛苦忙到头,生活却一年比一年艰难。无奈之下背井离乡,外出到青海西宁等地建筑工地打工还债和补贴家用,但始终难以改善家庭经济拮据状况,生活重担就像“两座大山”一样紧紧压在我的心头,那时的生活就像在迷雾中行走,不知道路在哪里,又找不到方向。
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深知堂堂七尺男儿当贫困户并不是件光荣的事,一家人还需要照顾,我意识到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是根本出路,不能仅靠在工地上卖苦力挣钱,自己必须通过干事创业来改变家庭现状,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干出一番事业活出个人模人样去实现自己的脱贫致富梦 !在外务工期间,我见识到大城市人们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觉得必须摒弃贫困户中存在的那种“等、靠、要”思想和容易满足的想法,穷则思变,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便萌生了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思维改变现状。2016年初,在帮扶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我参加了县人社局免费举办的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培训,又跟当地的中蜂养殖大户学习养蜂技术,还加入了合作社。可是要创办自己的养蜂场需要资金啊,正当我为没有启动资金苦恼时,宁强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食用菌中心、巴山镇人民政府等部门给了我大力支持,不仅给我提供了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贷款,同时还给我提供了就业扶贫政策和相关市场信息,扶持我办起了家庭农场,由此开启了我的“甜蜜事业”。
养蜂不仅是个技术活,还要人勤快,我几乎每天都是伴随小蜜蜂起早贪黑,经常住在山上的帐篷里,悉心观察掌握蜜蜂的习性,尤其是分蜂时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在我的苦心经营下,2016年我终于建立了两个养蜂场,养殖规模也从起初的50多箱发展到400多箱,实现经营性收入20余万元,挣到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通过勤劳的双手,当年我主动申请脱贫退出。
在初尝成功后我并没有停下奋斗的步伐,而是一边继续我的“甜蜜事业”,一边打造我的“绿色产业”。我多次自费到云南等地考察学习金木耳等特色食用菌种植技术。2017年初,我通过镇村组流转土地50余亩,又多方筹资45万元,建起38座标配大棚食用菌,栽植金木耳、黑木耳、猴头菇、香菇、竹菌、猕猴桃等优质特色农产品,还种植了50亩无公害水稻,实现年营业收入超百万元的创业梦。我深深的认识到,“一人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才是正道”。我开始把自己的中蜂养殖产业向全镇及周边镇推广,采取借蜂,还蜂、订单代养、发放蜂箱、提供蜂种、产品回收、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务工等多种方式抱团发展,降低贫困户单独养殖带来的风险,达到互利共赢,形成“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一户带多户”格局,解决了其他贫困户“三缺一怕”(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怕风险)问题。在我的带动下,我的“甜蜜事业”现在已成为巴山贫困户就业脱贫、产业脱贫稳定增收的支柱项目。 今年市场需求向线上转移,我和妻子彭慧玲开启网络直播平台销售,借助石坝子电商网红村的优势搞起了直播带货,用社交电商卖起食用菌和蜂蜜产品。本着“山里娃山里货”的本质,我的家庭农场不仅追求舌尖上的美味,更追求舌尖上的安全,为让客户放心消费,做到从原材料的选购到原生态的种植、再到销售一体化经营。每天下午三点,我们夫妇都会准时来到大棚里、养蜂场,通过社交媒体和抖音号“猴头菇西施”直播自家的猴头菇、黑木耳、金木耳等食用菌和土蜂蜜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品质。由于价格实惠、质量安全有保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一时串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民“网红”。
在各级的支持下,2020年3月我的农场投资 391万元在巴山镇石坝子村正式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给贫困户分红1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通过引进先进、科学、标准化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种植水平,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带动当地居民多渠道增收。
2018年以来,我的家庭农场先后被人社部门认定为省、市、县就业扶贫基地;被农业部门认定为省、市、县示范家庭农场;2019年10月被宁强县委、政府表彰为脱贫典型,被汉中市表彰为产业扶贫“十佳脱贫明星”;今年10月,被人社部确定为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典型优秀案例,受邀于10月14日赴北京参加国家人社部、扶贫办主办的“就业扶贫论坛”,作为全国二个代表之一进行交流发言;10月17日被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陕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我从一个昔日生活无着落的贫困户,不仅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标兵,我的脱贫故事虽然只是宁强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我坚信我和我的家庭农场在党的恩泽下借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契机,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