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虽然做不了轰轰烈烈的事,但只要俯下身、沉下心,从点滴做起,把群众当亲人,就能赢得群众认可。”这是沙湾县农业农村局驻东湾镇南湾村工作队副队长杨志成的切身感受。
杨志成从小生长在农村,时隔20多年主动请缨到青山脚下的南湾村驻村,凭着真心实意的服务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他很快住进了群众心里,温暖了人心、赢得了民心。
巧办法 促和谐
“调解不是和稀泥,讲法说理才能化矛盾。”有农村成长经历的杨志成,驻村后很快融入群众,大家都称他“杨大哥”,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帮忙。
村民杨新军在后院新建暖圈,后墙超出边线,与邻居张建霞家大门不足5米。由于担心日后暖圈粪污清理会影响到自家环境,张建霞多次找杨新军争辩,却都被杨新军拒绝,两家关系因此闹得很僵,不得不找到了杨志成。
资料图
“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伤了和气。”杨志成邀请村里的“四老”人员、村干部先后3次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杨新军讲解农村宅基地管理相关规定,劝解杨新军遵规守法,与邻居和睦相处,在法理和情理作用之下,杨新军终于同意将暖圈拆除并后移8米。
每次化解矛盾纠纷前,杨志成都会做足功课,针对矛盾点释法宣教、建立台账、限时销号,做好定期回访。
南湾村南北地势坡度大,下坡居民经常用自来水浇菜园,导致上坡居民因水压力小而吃水困难,生活用水矛盾突出,经常有村民在微信群里为此事争论。杨志成得知后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用水情况,与镇供水分站对接,建议最大限度加大水压,同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提议在水压有时无法完全满足用水需求时,采取分时段用水的方法分配使用,并由村民代表监督执行。一场看似难解的问题最终成功解决。
“杨志成的这个办法太好了,再也不用为吃水闹心了。”村民马云环逢人就说。
为更好地把矛盾调处做到群众心里,杨志成还与村“两委”、工作队员协商,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定期入户走访排查,通过微信、电话征集群众困难诉求,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3件,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团结和谐。
搭把手 解难题
“他给我们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村民们都非常喜欢他。”一提起杨志成,村民赛力克·哈米提就竖起大姆指。
赛力克是村上的养鸡户,今年4月,一场大风把他家鸡舍的彩钢顶刮翻了,杨志成了解情况后,入户了解圈舍受损情况,带领工作队员和党员干部抬大梁、焊钢顶、砌圈舍……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帮助赛力克完成了鸡舍的维修工作。
依托微信群提高帮难解困的反应速度和效率,是杨志成服务群众的又一“利器”。他在自己的微信中将村民群置顶,时刻关注村民急事难事,随时在线提供帮助。
南湾村地处山区,每年七八月是暴雨多发季。“我家房子进水了,快来人帮忙……”一场暴雨使河水上涨,村民纳里玛·阿吾巴克家淹了水,无助的她边打电话边在微信群求助。
杨志成第一时间看到消息,立即叫上2名工作队员前往救援,他冒雨搬运草捆、挖排水沟,和随后赶到热心村民一起搬运浸水物件、清理淤泥,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院子和4间房屋的积水全部排完。“多亏杨志成的帮忙,家里才没受到太大损失,太感谢他们了。”纳里玛感激地说。
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收拾院落、打扫房间;为孩子们组织举办读书活动、辅导作业;帮助村里缺乏劳力的村民播种、收割……杨志成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办实事好事近百件,赢得群众纷纷赞誉。
出实招 鼓腰包
南湾村地处山区,人均耕地少,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收入较低,老百姓缺少增收致富的意识和渠道。
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成了杨志成一件心头事。在走访入户时,细心的杨志成发现大部分村民家中散养家禽,不喂任何饲料和添加剂,品质高,却因无人问津而“滞销”,如何把这绿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打起了帮助村民代销的念头。
资料图
说干就干,“南湾村农家小院散养的土鸡,食五谷杂粮,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杨志成线上线下齐发力,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每日推送南湾村优质蛋禽产品广告,提高知晓率。“杨志成帮我们把几十只土鸡和鸡蛋都卖出去了,挣了2000多元钱了。”村民马成英说道。
“第一次在微信群发代销信息,不到半小时就有了订单,这让我顿时有了信心。”杨志成说。
为了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杨志成与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利用南湾村5000多亩优质草场发展养殖业,走出一条“输血”向“造血”式扶贫之路。他邀请派出单位畜牧养殖和农技推广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养殖技术、品种改良培训班。村民徐东福就是培训班的受益者之一。
在杨志成的建议下,徐东福率先运用冷配品种改良技术对自己家牛进行了品种改良,并喂养无添加的青贮玉米,他家的牛产肉量高,瘦肉多、肉质鲜嫩,很受市场欢迎。如今,走进他的养殖场,30多头清一色的育肥牛,个个膘肥体壮,每头都在500公斤左右,预计净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如今,南湾村和徐东福一样养牛在30头以上的有25户,养牛散户近百户,全村牛存栏数1200多头,出栏500多头,实现效益近600万元。
一次次真心的接触,一次次倾情的交往,一件件凝聚民心的小事,温暖着村民们的心。杨志成践行着一名驻村干部的为民情怀,与村民为伴在乡村里行走,在田地里躬身,行进在全面小康之路上。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