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激活创新基因,推动智造升级;打造创新高地,释放千秋魅力。11月15日上午,滁州天长市第三十届人才科技节开幕。本届人才科技节以“辉煌三十载创新再启航”为主题,先后举行了2020智能创新高峰论坛、科创中国天长行、首届“中国智造”长三角创新创业大赛暨天长市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了中国工程院、南京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
邀请一批顶尖专家讲座。天长市作为全国有名的“仪表之乡”,建立了产品门类全、应用范围广、商标品牌响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成为暨重庆、上海、北京之后的全国第四大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为推动仪器仪表及智能制造等行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此次人才科技节,特别组织了“2020智能创新高峰论坛”,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参加。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中国工程院咨询中心特聘专家、教授董景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总经理高云鹏等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为天长仪器仪表企业和各类人才作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发展新趋势的专题报告,共同探讨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推动天长乃至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优化升级。从2017年起,天长市将高峰论坛作为人才科技节的重要环节,邀请全国各地行业大咖共济一堂,互动交流,碰撞思想。
吸引一批人才项目签约。人才科技节的举办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团队关注天长、落户天长。本次人才科技节上,一些重量级人才团队与天长市签订了项目落户协议,如,高层次人才杨大伟团队的“氢能源材料及装备”项目、中国科技大学苗继斌博士团队的“生物降解材料”项目、国家领军人才专家杨立友博士团队的“汽车光伏天窗及特种光伏产品”项目等。今年以来,天长市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了“千秋英才15条”,以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人才新政等高对接长三角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才团队向天长集聚、来天长落户。该市每年兑现人才科技创新奖补资金3000多万元,成立了全省县级首家科技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了1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3亿元的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对于来天创办企业的高层次人才,还可给予100万元补助、每月5000元的特殊津贴以及80万元的购房补贴。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引进院士9名、国家领军人才16名、博士105名、高层次人才团队24个,其中80%来自沪苏浙。
对接一批高校院所合作。近年来,天长市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与长三角高校交流合作,主动接受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与科技辐射。天长市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同打造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天长模式”,实现了校地校企合作由单一项目合作向研发转化、科技孵化、成果产业化全链条合作的根本转变。此次人才科技节,天长市再与数所知名高校签订了“联姻”协议,如与南京大学共建“新材料及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建“长三角贸易研究院”等。此外,徽宁集团与重庆材料研究院、天康集团与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京仪股份与北京化工大学也在人才科技节上进行了签约,为实现协同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开展实质性合作。截至目前,该市已与全国46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分支机构11家,全市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数量居全省县级前列。
培育一批优质创业团队。到今年,天长市在人才科技节期间,已成功举办四届创新创业大赛,400多个优秀项目参赛。本次人才科技节期间,举办的首届“中国智造”长三角创新创业大赛暨天长市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国近百个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新材料、新能源、5G、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创业项目报名参赛,44个项目进入初赛,20个项目进入决赛,最终评选出成长企业组和初创企业组若干胜出者。对在大赛中获奖并成功落户天长的项目,该市将按照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给予资金、场地和税收等多方面扶持。为鼓励创新、培育创业,该市还开展科技进步奖评选,已连续开展8次评选,200多个项目、近千名科技工作者获奖,评选“千秋英才”“创业新星”奖,近百名企业家及科技工作者当选。实施企业创新人才培训工程,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合作,为企业培养了500多名优秀人才。目前在本土企业家中,有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8人入选省特支计划。
解决一批企业重点需求。天长市紧扣产业需要、企业需求来抓人才科技工作,特别是致力于解决企业卡脖子问题、疏通企业痛点难点。这次人才科技节,天长市举办了“科创中国专家学者天长行”活动,30余名专家学者分组赴人才科创城、天康集团等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和重点企业现场考察调研,专家和企业家代表交流洽谈,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为天长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该市建成了全省县级首家科技大市场,网上平台已聚集百所高校、千名专家、万条成果等资源,1400平方米线下平台共同发力,今年以来,已服务1000多家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亿元;该市由政府注资建立的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运营三年来,实施校企合作科研项目50多项,大幅度提升了光电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去年以来,该市又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12万平米的人才科创城,被列入滁州市十大创新平台,目前入驻11家高校院所、8家科技服务机构、6家高层次人才团队、2家专业孵化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