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怀疑,这小扇是用来扇的吗?分明是工艺品。比一本杂志稍微大些,圆圆的,金黄色的麦秸捋成薄薄的一层,紧紧地贴在一起,针脚都被巧妙地隐藏,几乎看不到针脚儿,一只小巧的柄,被红色的毛线使劲勒出一个一个小凹槽,是肉乎乎的婴儿手臂上胖出的折儿,周遭还用小细条子围了一圈儿,绿毛线细细地缝上,手心里盈盈一握,令人爱不释手。
每年麦收过后,村西头的三奶奶就开始编麦秸小扇。三奶奶年龄大了,嘴里的牙稀稀落落,像秋后晚长的玉米,籽粒东一个西一个,这个牙和那个牙之间遥遥相望却不能相逢。她腿脚也不利索了,走几步就要坐下歇歇。但是三奶奶手巧,她编的麦秸小扇远近闻名。三奶奶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收过麦子后,她就让人把地里的麦秸给她运一些回来,邻家的大哥总是不等她开口,就把边角地里不能用收割机只能用镰刀割的麦秸捆回来送给三奶奶。几个傍晚下来,三奶奶的小院就垛满了麦秸。三奶奶选颜色金黄粗细相当的麦秸,水里浸泡了,织毛衣剩下的红毛线、绿毛线一截截地放好,开始编小扇。
院子里那棵梧桐树下,三奶奶坐在蒲榻上,蒲榻也是三奶奶自己编的,用玉米棒子的外皮,一圈圈编成拳头那么厚,圆圆的,坐下刚刚好。三奶奶的脸已经老成核桃皮样,头发黑少白多,花白着翘在头顶像蓬草,手背青筋毕露却依然灵活。小孩子喜欢到三奶奶的院子里玩,麦秸被小孩拖拉得到处是,三奶奶也不烦,只说:“乖,小心别摔倒了。”几只鸡在院子里踱着步东逛逛西瞧瞧,看到小虫子就拖着笨拙的身子飞快地跑过去,同刚才的慢吞吞判若两样。
光影移动,太阳不知不觉中移到头顶,三奶奶的额头渗出一层细细密密的小汗珠,手指翻动间,一把小扇基本完工。编扇子是个细致活儿,三奶奶年纪大了,一天最多编两把。其实依照我的性儿,根本不用编得这么仔细,差不多就行了,反正扇子只用一个夏天,第二年肯定要买新的。可是三奶奶偏不,编一会儿就要举起来迎着光瞅瞅,哪里不板正还要拆了重新缝,老花镜挂在三奶奶的鼻梁上,她从眼镜上面看人的表情真好笑。
院门“吱呀”一声推开,是买扇子的人来,夏季,家家户户扇子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即便是家里有风扇和空调,总要出门在街上溜达不是,扇子扇风还扇蚊子,用处大得很咧。三奶奶的扇子才五元钱一把,多少年都是这个价,有时候街上买东西问价,卖的就说:“一把麦秸小扇的价。”听的人就会意,这方圆几十里,谁不知道三奶奶的麦秸小扇呢!
有人说:“三奶奶,猪肉都涨价不少了,你的扇子怎么还是这个价?”三奶奶捋一下额前的乱发:“五元不少了,够我这老婆子吃饭就行,再说麦秸不花钱,都是邻居们送的。”
我喜欢三奶奶的麦秸小扇,因为它好看,轻巧别致,根本就是工艺品嘛,金黄色的扇面,把手上缠红毛线,扇子最外面一圈是绿毛线,中间一个针脚都不见,太有个性了。那次我买了五把,三奶奶死活不要那么多钱,不就二十五元钱吗,她要还给我五元,我扔下钱就跑,她却颠着小脚在后面追,搞得鸡飞狗跳的,最后非要我再拿一把扇子。
那天我翻橱子,看到三奶奶编的麦秸小扇,红的毛线、绿的毛线,金黄色的扇面,用了两三年除了颜色旧一点,依然结实。妈说再也买不到这样的扇子了,三奶奶年龄大眼神不好,被孩子接到城里住,麦秸小扇这门手艺失传了。
是啊,一天才编两把,还卖得这么便宜,哪个年轻人会沉下心来做呢,还怎么养家糊口呢?
(作者系中国散文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协会会员、淄博市作协会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