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工作动态

宝鸡眉县:环境整治成效大 山水田园入画来

2013-12-31 作者: 来源: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眉坞大地,只见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绿色垃圾箱映入眼帘,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这是宝鸡市眉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新变化。

两年来,眉县围绕打造“山水眉县、创意田园”这一品牌,按照“花园城市、优美乡村、城乡一体、产业跟进”的思路,启动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工程,呈现出“山清水秀地干净、宜居宜商宜创业”的新面貌。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助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休闲农业园区、特色采摘园、农家乐和渔家乐近200处;农夫山泉、联想集团等一批知名大企业安家落户,太白山旅游产业新区、霸王河工业园、国家猕猴桃批发市场等“四区五园六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已有34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41亿元。

决策剑指城乡脏乱差

曾几何时,乱堆乱倒、乱摆乱放成为城乡脏乱差的“通病”;曾几何时,凭借神奇太白山、中国猕猴桃之乡闻名遐迩的眉坞大地,却被“久治不愈”的乱搭乱建等“顽疾”所困扰。

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城乡品位和文明程度势在必行!

2011年10月,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将“生态立县”作为治县方略之首,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树立对外新形象、打造投资发展“洼地”的重要途径,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作为县域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建设山水相融、城乡一体、天蓝地净、绿染眉坞的生态网络体系和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活环境。

思路决定出路。该县按照“核心版块引领,观光大道相连,山水田园映衬,风情小镇点缀,优美乡村交融,生态产业跟进”的思路,高标准编制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绿色长廊”建设、村庄美化改造等规划,全面实施道路沿线、河流两岸、镇区村庄等重点区域绿化,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景点和游园广场,分级分块全面实施综合整治,使道路林带化、村庄优美化、城镇园林化,推动农村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大转型。

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面貌大提升活动实施意见》,促进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整治全民参与齐上阵

县委书记李智远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进行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县上以开展保洁制度落实月、创建“最美庭院”等活动为抓手,实施“五化工程”,开展农村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净化”先行,全民参与。全县集中开展“大清扫、大清理、大拆除”活动,累计上劳30多万人次,拆除主干道路两侧影响环境的废弃房屋,清理柴堆、粪堆等“六堆”20多万方,拆除各类违章建筑7200多处,遏制了“脏、乱、差”现象。“绿化”点缀,改善环境。以“关中大地园林化”为目标,按照“路路有绿篱、家家有花坛、处处有绿地”的标准,全面推进道路沿线、镇区村庄、河流两岸等重点区域绿化,高标准规划建成了19条主干道路5至10米的宽幅林带。两年来,全县栽植各类苗木3200多万株,绿化重点道路110公里,绿化面积12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3.2%。“美化”提升,强化建设。结合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实施镇区、道路、村庄、庭院美化改造工程,因地制宜将村组边角地、空闲地改建成游园广场。全县新建游园景点、文化广场1000多个,添设健身器材2700多套,美化改造民居7000多户,修建文化墙5万多平方米,实现了道路林带化、景观屏障化、堤岸防护化、村庄园林化。“亮化”增色,提升品位。以城镇、旅游区和主干道沿线为重点,积极实施亮化工程。按照不同风格,对县城“三街九路”及东西出入口所有绿化带、建筑物亮化提升,打造城市夜景。全面实施各镇镇区街道亮化,共安装路灯11000多盏。“优化”跟进,增加收入。结合环境整治,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千亩观光示范园、采摘园、渔业基地,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和休闲农家乐,跟进发展观光农业和第三产业。

嬗变革除陋习创模式

眉县把环境整治作为“革除生活陋习的一场革命”,探索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眉县模式”。

——建立垃圾“四化”处理模式。县上为村组配备垃圾箱上万个、垃圾收集车1292辆、卫生保洁员1329人,建设垃圾填埋点580多个、村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33座,采取垃圾“户分类、组收集、村处理、县补助”措施,对易变质有机化还田、不可回收集中化填埋、可回收资源化利用、有毒污染无害化处理,使农村生活垃圾填埋量下降40%。

——探索农村生活污水简易处理模式。按照生活污水“县城动力处理、镇村湿地处理”的思路,完善了县镇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在5个镇建设污水处理厂、30多个村试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了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推广有机肥循环利用模式。结合猕猴桃等产业提质增效,推广“畜—沼—果”有机循环与有机肥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畜禽粪便利用,建成现代牧业等规模化养殖区26个,年处理畜禽粪便3万多吨,转化生产有机肥2.2万多吨,减少化肥施用量5000多吨,建成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村50多个,被评为全国唯一的无公害猕猴桃科技示范县、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建设生态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模式。按照“生态、高效、节能、低碳”的理念,加快实施“气化眉县”工程,推进天然气进镇、到村、入户,年内实现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域全覆盖;免费发放推广太阳能灶4500台、太阳能热水器800台;全面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5%。

巩固长效机制是关键

如何跳出先治理后反弹的怪圈?眉县的成功实践给出了答案:

只有发动群众、城乡联动,才能筑牢环境综合整治基础。县上采取干部包抓、落实责任、考核督查等综合措施,打好组合拳,调动各方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连片整治的强大合力。

只有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才能成为推动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有力抓手。推行“五包促五化”工作机制,由31名县级领导包抓8个镇和23个重点村,县级部门和县属事业单位包抓123个行政村,601名科级干部包抓881个村民小组,一包五年不变,定目标、定时限、定措施、定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群众一起抓的整治大格局。

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巩固连片综合整治的成效。县上实行“三天一检查、五天一督办、一周一通报”,对环境差的村组和包抓单位,在县电视台公开曝光,由县级领导约谈;坚持每两月组织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交流情况,督促工作,建立完善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

只有优化产业、富民惠民,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截至11月底,眉县县已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多亿元。同时,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培育第三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91.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52亿元,同比增长近50%。

如今,走进如诗如画的眉坞大地,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取代了“空壳村”的残垣断壁,一片片绿地取代了臭气熏天的“龙须沟”,一个个小公园取代了房前屋后令人掩鼻的厕所、猪圈。清新的村庄、整洁的路面、郁郁葱葱的林带……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宝鸡日报 记者庞文渊)

上一篇: 大连市高新区为百姓搭起幸福民生桥

下一篇: 长水街道7件民生实事逐一“落地开花”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