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公里的河道,作用是清淤去污,种植互花米草和芦苇,让养殖尾水沉淀净化。”通州湾渔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金峰介绍,通州湾海水养殖示范区通过改造,昔日海水养殖尾水已变身“水资源”。
示范区为高涂围海养殖区域,面积17550亩,其中养殖水面13070亩,养殖主要品种为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梭子蟹等,少量养殖海蜇、日本对虾、海水鱼类和贝类。与淡水池塘不同,海水池塘养殖目前尚无相对成熟模式,在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中可利用的植物品种很少,但可利用贝类品种多、适应性广。
把养殖池塘的养殖尾水收集后统一处理,采用资源化异位净化处理方式。示范区投饵养殖为脊尾白虾和梭子蟹海水池塘养殖以及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养殖脊尾白虾和梭子蟹过程中换水量小,单产水平不高,尾水中污染物含量少;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排水期集中、排水量大,收集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可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养殖尾水排放到排水河道进行沉淀和初步净化,一级净化池中增殖文蛤、花蛤等贝类,有机物在自然水体中降解产生无机氮磷,藻类吸收无机氮磷,贝类摄食藻类的食物链作用,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物得以降解。通过过滤坝作用,去除颗粒状有机物。在二次净化池再次通过贝藻进行净化,实现尾水达标。
海水原位池净化是通过养殖贝类和藻类等方式,原池去除尾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净化水质,调整养殖结构、开展鱼、虾、贝(藻)不同营养级分级养殖或套养,降低养殖污染负荷。海蜇是以海水中浮游生物为饵料的具有净化功能和较高经济价值的水产品,示范区把原用于养殖海蜇的池塘作为一级净化池,贝类是净化池净化能力的主体,通过对杂色蛤投放量的控制,达到最佳净化效果。除了在一级净化池养殖海蜇外,示范区还进行贝类、大黄鱼粗放不投喂养殖,选种植物或大型藻类,形成多种立体养殖模式。
“示范区目前3种养殖模式,即脊尾白虾和梭子蟹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及海蜇、日本对虾和海水鱼大塘生态养殖,采用了不同处理模式处理净化养殖尾水。”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站长钱进说,示范区养殖尾水改造项目实施后,已实现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撰稿人:张朝晖 张永江 邹宏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