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干部风采

【我的扶贫故事】“打工妹”变“小老板”带富乡邻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云岭先锋网

  

  

  弹着弦子跳起舞,傈僳佳肴香满屋。8月7日,走进祥云县清红路旁的阿珂吉傈僳饭㽵,歌声、舞蹈、傈僳族服饰和各种少数民族标识呈现在眼前,仿佛走进祥云民族文化大观园。

  “这个餐厅凝聚着李珂所有的心血。”厨房里掌勺的厨师李江,是立腊么自然村的组长,他说,餐厅见证了一名傈僳族姑娘从“打工妹”到“女老板”的华丽转身,同时也是李珂带领立腊么自然村整村脱贫的最好见证。

  背井离乡,开启人生职业生涯

  今年27岁的李珂,是祥云县米甸镇楚场村立腊么自然村的村民。立腊么自然村,位于祥云县米甸镇东北角,距镇政府驻地27公里,距村委会所在地6公里,是一个傈僳族山区村。有农户32户,人口1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 27人。“七分杂粮三分米,烟熏火燎手抓饭”是10多年前立腊么自然村最真实的写照。

  

  “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思想意识落后,跟自己年龄相反的娃儿们到了二三年级就退学了。”李珂回想起自己一个人背着米和菜,到六公里外的学校求学的艰辛还心有余悸。走过严寒酷暑、走过泥泞的山路,历经中考的失败,练就了李珂坚忍不拔的性格。

  她把梦想的种子深深埋进祥云县第一职业中学的土壤,在校期间成绩非常优异。“本来想读高考班,但是姐弟俩都在上学,家里经济负担实在太重了。”懂事的李珂看着父母披风沐雨收购野生菌,又背到十几里外的街上去卖的艰难,毅然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

  比起不幸的人来说,李珂是幸运的。祥云县第一职业中学成了她人生的“跳板”。2010年,职中毕业后,李珂被选派到大理州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刚好北京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到大理选人。她从培训的60人中脱颖而出,成了祥云县唯一被选中的人。

  

  一只美丽的“金凤凰”,飞出大山重围,飞越千山万水,飞到首都北京,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弃京回乡,迎难开局回报桑梓

  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会议部工作的李珂,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能回家。直到2013年春节前,听说奶奶生病了,李珂才请假回到了阔别三年的故土。

  “看着奶奶病得虚弱的样子,看着苍老的父母,看着村里的人还是那么贫穷,想想自己三年来受的委屈和辛酸,我哭了。”北京的繁华跟立腊么自然村的落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要是能帮到他们就好了!”

  融入骨子里对家乡的那份感情,让倔强的李珂不顾父母的反对,也不听部门经理的劝告,一份辞职报告就放弃了优越的环境和高薪收入的工作,开始着手开启她的创业梦。

  

  李珂的父亲李顺银是祥云县立腊么傈僳族祭龙会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和父亲学习傈僳族歌舞,每年的祭龙会、七人节、天峰山民族歌会等民族节日,李珂全家人都会参加。节庆活动需要大量民族服装,但市场上却很难买到,李珂从中看到了商机。

  从小看着奶奶和母亲缝制衣服长大的李珂,对服装缝制情有独钟,于是下定决心一头扎进了这个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

  拜师学艺、找厂房、申办营业执照、培训员工,一晃三年的时间过去了。2016年3月,李珂的祥云县西木西米(“西木西米”就是傈僳之意)服装有限公司开业。

  她把少数民族服装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在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之间寻找完美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开发,严把质量关,生意蒸蒸日上。2017年公司生产和销售了1000多套服装,其中少数民族服装有700多套。

  公司聘用服装裁剪师傅和缝制工人17人,只解决了一小部分会刺绣的妇女的就业。“不会刺绣的人怎么办?”“那些男人怎么办?”一心想带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李珂,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特色餐厅,带着全村奔富路

  “村民们习惯了呆在山里盘田种地,没有一个人愿意外出打工。”李珂说,由于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村民很少跟外界交流,都不愿意走出山门,但村民们喜欢跳舞、喜欢唱歌,这让她萌生了创办特色餐厅的念头。

  从小受经商父母的熏陶,加之在北京工作三年的眼界,李珂毅然决然地把目光瞄准了餐饮行业,创办了祥云阿珂吉傈僳饭莊。主要推出烤全羊、烤全牛、烤乳猪、羊排、羊腿、面包羊腿,羊蝎子、麻辣牛尾汤锅等各种傈僳族特色美食。

  “餐厅刚起步时也是困难重重,但她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多方学习取经,从规范化管理入手,重视菜品质量。”米甸镇楚场村党总支书记邹仕宁介绍,如今的祥云阿珂吉傈僳饭莊,已经成为一家非遗主题餐厅,以品味深山美食、弘扬傈僳族传统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为经营理念。

  

  立腊么自然村年轻劳动力、有特色厨艺、能歌善舞的村民都在饭店里上班。“到现在,全村已有22户,含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每户1-2人,农忙的时候他们轮流着回去做活,活计一做完就过来工作。”李珂介绍。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李珂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村脱贫的重担,让村民从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变身为城里的“工薪族”。不仅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还把餐厅经营成一个宣传傈僳族文化的“窗口”。立腊么自然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降低到0,2019年底,全村5户27人建档立卡户全部“清零”。

  建档立卡户李学全感激地说:“我在餐厅里主要从事唱歌、跳舞、迎宾等文艺类工作,非常感谢李姐,给了我一个进城工作的平台,不仅帮助我家脱贫了,还过上了好日子!” 

  杨丽芳 辉树翔(祥云县扶贫办)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0/8/10/333937.html
上一篇: 【云南百名好支书】陈礼学: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跟进到哪里

下一篇: 杨志华:村干部“变身”致富带头人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