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不要在别人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所以君子要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时,也要谨言慎行。
慎微、慎独、慎行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和修养。周恩来总理处事周密,批阅文件时遇到的细小问题,必会叫秘书马上核实资料,并向有关部门查询;朱德同志曾说:“给战士站岗、盖被子,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包含着中国革命的成功。”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严于自律、公私分明,于细微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高风亮节。
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往往会存在这样的误区,对上级重视的所谓“大事”“要事”尤其重视,在关键岗位、重要工作上干劲十足,而对一些具体的“小事”“末节”却热情不够、行动不快,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小节上的病变,发展下去就会变成大节上的“顽症”。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做起,在小事小节上下功夫,以沉甸甸的服务质量赢得群众支持和赞许。
重“小节”,要做到不为小利所动。小事小节,是道德品质和本性修养的具体反映,更是折射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所有的“收点小东西、搞点小吃喝、占点小便宜”,最终都会积少成多,成为亲情观、是非观和价值观崩塌的“催化剂”。党员干部要经常对镜自省,时刻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坚决杜绝错误思想的侵蚀,牢牢守住“小节”的作风关口。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严以律己,面对责任不含糊、面对诱惑不心跳,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防微杜渐,筑牢清正作风的“堤坝”。
重“小节”,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小事小节”是做好为民服务的“压舱石”,也是党员干部事业进步的根基。党员干部身在其位,一方面要涵养正确的从政心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切忌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另一方面,要尽心履职,以老百姓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少些闭门造车、多些奔赴现场,少些口头承诺、多些落地见效。把自己的所知、所学融于服务群众、干事创业之中,把小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马烨(建水县委组织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